2023年伊始特斯拉率先打响电动汽车价格战第一枪后,埃安信心十足。
(资料图)
近日,埃安官方发布消息称,预计今年3月初对旗下相关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上调,上调幅度为3000-6000元。同时,埃安也表示,在正式调价通知发布前于埃安 APP 支付排产定金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
价格涨跌,多为市场供需不对等所致,同时产品力强弱或决定车企成本传导能力,产品力较强的公司可通过提价的方式部分传导成本上涨和补贴下行带来的价格压力。特斯拉的突击式降价,与埃安明牌式涨价,或多或少也能反映出两者对用户的态度。
特斯拉罔顾用户显慌乱,埃安维护用户更沉着
“显然,特斯拉大幅降价是迫于市场需求放缓的压力。”在业内人士看来,过去的2022年,特斯拉离完成销量目标还有近20万辆的差距,曾一度蒸发超7000亿美元的市值,在多重压力下其若想要改变现状,唯有提振销量这一条路子,降价就是最直接的方法,“而作为新能源行业头部车企的埃安,相比特斯拉的突击式降价却选择了明牌式涨价,两者做法不同,背后的原因与造成的结果必然是大相径庭的。”
乘联会数据显示,特斯拉中国在12月交付了5.58万辆,较11月下降了44%,交付量不及预期,佐证了此前市场对于特斯拉最大的顾虑——需求不足。不仅如此,特斯拉中国大降价后,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尤其是新提车的车主们,更是义愤填膺,彻底激起了车企与用户之间的矛盾,引发维权危机,不少车主自发组建“维权群”,要求特斯拉提供补偿。
降价对于消费者而言原本是好事,但特斯拉毫无预警地降价,不仅让新提车用户蒙受经济损失,也再次损害了特斯拉的品牌信誉度。车主发布的帖子显示,此次降价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而且降价幅度颇大,让他们感到非常愤怒、不满与失望。更有车主表示,“新提的特斯拉只开了5天就亏了5万。”
为提振销量,特斯拉颇有点病急乱投医,罔顾车主的心情,让用户权益受损,这种行为多少有些本末倒置,毕竟消费者才是特斯拉立足于市场的根本。而对于用户权益的保护,埃安的做法截然不同,即便涨价,也充分考虑到了消费者的立场。
作为“国补退坡”过渡时间业内最长的一个,埃安延长到了3月份才生效,且给到了用户足够的知情权以及缓冲时间,而面对国补2022年12月31号的退出,多数车企则在2023年1月就开始涨价。此外,埃安方面表示,“3月之前下定排产的,都不会受涨价影响。”这也意味着,在这3个月时间内,让消费者有足够时间做更多考虑,埃安并没有把紧迫感给到用户。
国家补贴退坡,加上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新能源行业涨价是大趋势,在多数消费者心里其实已经有一定的预期,但他们需要的是规则与信息透明,有更多的主动权。业内人士表示“面对特斯拉挑起的价格战,埃安能够沉着冷静地明牌式涨价,不仅可见其勇气及信心,更重要的是其充分保障了用户的权益,更是尊重用户的选择权。”
一“跌”一“涨”,特斯拉当下的窘境与埃安的顺境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反差。特斯拉销量难以为继,一是时代红利已经吃得差不多了,作为新能源行业的巨擘之一,很难想象这些年新产品、新技术的更新迭代如此缓慢。而更为重要的是对消费者的态度,近些年特斯拉涨涨跌跌的调价行为,几乎都是突击式完成,并不给消费者反应时间,也因此引发各种维权行为;同时特斯拉近期频发的事故,也因“后台”数据问题引发不小的争议,更是让众多用户“安全感”尽失。可以说,特斯拉要担忧的不仅仅是销量,更重要的是用户对品牌的信心。
另外一边的埃安则实现了销量、品牌质的飞跃,而且从产品、营销等都能体现出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去年随着AION Y Plus的上市,旗下产品已全面完成迭代升级,给到用户更加智能的体验;同时开启了非常多的用户共创文化的活动,通过埃安APP实现车企与用户一对一连接;而且埃安的智能工厂可实现比豪华品牌更深层次以及更快交付的定制化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随后Hyper昊铂品牌的到来以及专属渠道的推出,也让用户能体验到更为高端豪华的产品与服务......埃安每一步大动作,都能看出“用户”的影子。
埃安高质发展杀入高端局
车企相关人士则指出,只有销量高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才有底气涨价,对于二线三线品牌的话,涨价底气是不足的,“价格调整主要考虑的还是供需关系,很多车就算是亏本的话,也不敢去涨价”。
卖得好才敢涨价并非埃安唯一的底气。在2022广州车展上,主场作战的埃安带着搭载全新一代星灵架构和AEP3.0的Hyper GT首发亮相。据官方介绍,Hyper GT风阻系数为0.19Cdx,零百加速4秒级,并业内首次使用风云三号红外遥感技术,以及三颗第二代激光雷达等,打造出航天级多融合智驾感知系统,将在2023年上半年正式上市交付。
“我们也期待Hyper GT的推出,能够反向推动埃安在研发、制造、产业链、销售服务、组织体系的全面变革。”埃安总经理古惠南表示,Hyper GT最大的意义是,代表着埃安品牌全面高端化的一个战略方向,对埃安助力实现广汽集团实现万亿目标。
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更是自信地将Hyper GT的竞争对手锁定在了特斯拉Model 3。“我非常自信地说,Hyper GT的产品力已经全面了超越Model 3。”肖勇表示,Model 3是一款已经投产差不多5年的产品,到今天,说全面领先和超越真的不是一句大话。如果我们连一个别人5年前的产品都不能超越,那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底气和动力可能是不足的。
“今年,昊铂品牌将发布三款新车,分别是30万元级别的轿跑GT、大五座SUV以及MPV,再加上已经发布的超跑SSR,昊铂将在2023年完成4款产品的市场投放。”肖勇直言,回顾新中国的汽车工业,在近几十年我们都是燃油车领域的追随者。新能源汽车市场里,中国品牌走在了前面,当下中国年轻消费者对中国品牌也更为自信,而我们瞄准的正是这群“年少有为”的消费群体,这是埃安的机会。
剑指百万“小目标”
数据显示, 2022年全年,埃安累计销量27.1万辆,同比增长126%。同时,埃安均价已超过18万,线上线下一口价,并没有过降价销售的情况,属于是高价值热销。并且,多款产品如AION Y Plus、AION S Plus等保值率目前均为行业Top 1,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数据显示,AION Y Plus一年保值率更是高达90.13%,在同级别中遥遥领先。可见消费者对埃安品牌以及车型的认可,口碑优势也在不断地得到夯实。
“埃安品牌向上战略有望在销量层面迎来落地。”信达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埃安作为国内新能源头部品牌,独立上市工作稳步推进,拟冲刺新能源汽车科创板第一股,有望在2023年年底或2024年初IPO上市,上市成功后埃安资源实力有望大幅提升,并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生命力的体系机制。
在车型保值率、品牌形象重塑、技术升级、产业链构建,或是组织体系上都完成了质的突破之时,谈及未来的销量目标,古惠南透露, “2023年埃安的销售目标是保50万挑战60万辆,2025年争取到100万辆(包含出口),2030年达到150万辆。”
有了好产品好技术,完成10万销量不难,但要完成百万目标,就必须依仗品牌的力量,而凝聚品牌影响力的,靠的是用户的口碑。埃安此次明牌式调价,就是重视用户、尊重用户的一个缩影,这也是埃安销量连续突破的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