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车展看中国车市:曾经鼻孔朝天的合资车,再也硬不起来了!

2023-08-27 18:11:06 来源:汽车扒一扒

今年的成都车展媒体日,人最多的是两个新能源展馆,尤其是比亚迪所在的3号展馆人流量巨大。

当然,长城所在的15号展馆同样拥挤,两大品牌的极限battle,我看的不是热闹,而是一个未来的发展趋势,因为今年有很多品牌失去了声量,也失去了一个最基本、原始曝光的机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丰田、本田、大众、日产等品牌关注度极低。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成都车展第一天,媒体日的作用是用来报道新车,当下的主流趋势是智能、年轻、电动化,合资品牌由于转身慢的特性,成都车展上的外资品牌并没有太多的新车展示,所以存在感极弱。

另一个原因是,这些传统品牌当下节点的另一个核心任务是卖车,媒体日不负责销售车辆,所以无人光顾。

也就是说,媒体日萧条的外资品牌,虽然不代表当下不行了,但释放出来的信号却不容乐观, 在未来的一个发展周期内,曾经那些鼻孔朝天的外资品牌,可能在电动化转型如此之快的时代中,丧失核心驱动力。

成都车展上甚至还涌现出来另外一个巨大的品类,那就是以方盒子为核心的硬派越野车市场。

比如说,全新的BJ40、方程豹、哈弗猛龙等车型,展台人员攒动,说明热度极高,这些车型的定价非常合理,比如说BJ40的定价会在20万以内,豹5的定价在30万-40万左右。

这些新车型的出现必然会从根本上推翻传统合资品牌掌控的越野市场,至少加价情况以后会好不少。

另外,高端MPV竞争也开始加剧,腾势D9单车均价40万成为MPV细分市场的TOP1,甚至也成为了中国品牌的王,长城也发布了全新的高山品牌,预计均价放在35万,两大车型向上、向下抢夺细分市场,成为了这个级别里的主要掠夺者。

至少GL8、赛那、奥德赛等车型的销量、单车均价都会因为这些车型的出现而重新调整。

退回来看20万以内乘用车市场,最大的改变是电机进入之后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燃油车市场,至少只装着内燃机的车型在未来三年的价值感会降低。

随即而来的是内燃机、电机、电池配合的全新动力架构,在这种技术架构基础上,还要提升设计感、质感、氛围感和科技感,并且产品价值要不断提升、定价要不断合理化。

价值提升、价格降低,是那些曾经兜售品牌价值的合资车很难做到的。

合资品牌一定要降低自己的利润率,但双方合资的属性又会降低期待值,让企业动能降低,特斯拉这种企业动能之所以强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独资,决策和利润高度都是要高于合资企业的。

中国市场中转型最快的几个品牌,核心也是独资效应。

比亚迪将DM-i价格放到10万级,决策速度不是合资企业能做到的,并且成本控制和利润要求依然能够达到朗逸水准,做到市场、利润、份额的三方面提升。

今年成都车展上更甚的是一些新势力,在入门市场打出的科技、时尚、技术口号非常强烈, 比如说哪吒AYA、蔚来ET5T等车型,在8万-30万级市场不断拓展标签。

我只能说今年的成都车展是一个节点,在这个重要的节点上,外资品牌的关注度降低,虽然短期不会影响销量,但媒体视角是行业视角,关注度降低就意味着未来的市场竞争力将会减弱,在未来几天的公众日上,一定会出现流量反弹。

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知到,这是用价格换来的短期辉煌,从市场视角来看,外资品牌要跑起来了。

关键词:

X 广告
公司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世界快递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